鷹飛解讀:越南跟中國有什么歷史淵源?
瀏覽:1228 來源:-- 發布時間:2020-05-09 11:06
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在學習中國,比如埃塞俄比亞,從中國學習了經驗之后用到本國,摘掉了貧窮的帽子不說,還成為東非第一大經濟體。如果說這些國家還只是有中國的形,那么有一個國家,從骨子里就和中國一樣,簡直就是中國的“孿生兄弟”——它就是越南。
越南和中國有多像?
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,由越南共產黨執政的一黨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;從行政區域劃分來看,58個省和5個直轄市,每個省下轄市和縣,市縣的名稱和中國市縣的名稱很接近,看名稱很容易誤以為是中國的某個地區;越南實行5年小學、4年初中、3年高中的義務教育制度,只是稍微改了下年限;越南新年也同中國的農歷新年一致,行走在越南的大街上,莫名有些熟悉的街頭和服飾會讓你覺得來到了10幾年前的中國。
越南和中國為什么這么像?
這就要從越南和中國糾纏千年的歷史淵源說起了。越南和中華民族的祖先實際上是同源的,越南屬于百越的駱越之地,北起廣西紅水河流域,西起云貴高原東南部,東南至越南的紅河流域。越南公認的“百越之祖”叫“貉龍君(名崇纜)”,“貉龍君”是越南第一位君主“涇陽王”與洞庭君龍王之女所生的兒子,而這位“涇陽王”是中華先祖“神農氏”的后代,所以越南的“百越之祖”事實上是“神農氏”的后代。
越南的主體民族是京族,自古以來,京族所生活的這片土地便于中華民族糾纏在一起。
公元前257年,戰國時期,古蜀國被秦國滅亡后,末代王子蜀泮跑到南邊,滅掉了“貉龍君”長子雄王創立并持續了2000多年的“文朗國”,然后建立“甌雒國”,并自稱為“安陽王”。秦末楚漢相爭時,時任秦朝將領南海郡尉趙佗見中原混亂,便在嶺南建立“南越國”,號“南越武王”,公元前206年,滅“甌雒國”,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、九真、日南三郡。之后一千多年的時間里,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(漢朝、東吳、晉朝、南朝、隋朝、唐朝、南漢)的直屬領土。
公元10世紀,五代十國時期,越南利用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,擺脫了中國的控制,走上了獨立建國發展的道路。
此后直到清朝,越南在自身經常發生內亂的情況下,一直都是中國各朝的藩屬國,此時的越南仍未脫離中國的影響,使用漢字,采用古代中國的政治體制,中間經歷了多個封建王朝。19世紀,越南阮朝時期,派遣使者來到宗主國中國,請求改國號為“南越”,清朝嘉慶皇帝想了想,“南越”把中國的廣西、廣東等地都包含進去了,不妥,于是把“南越”變了下順序,賜國號“越南”。
19世紀中葉后,西方各國入侵東方,1885年,中法戰爭結束,中法簽訂《中法新約》,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,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。
此時的越南同中國一樣,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。愛國青年阮愛國(即胡志明)同中國偉人毛主席一樣,開始尋求救國之道,阮愛國在海外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之后,回到越南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。越南先后打敗法國以及后來的入侵者日本,于1945年獨立,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。
后來越南被美國分裂成南越和北越,越南戰爭爆發,在中國大力的支援下,將美國等聯軍打退,1976年北越統一全國,改國號為“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”。新成立的越南極度膨脹,1979年開始入侵柬埔寨、老撾,并侵占中國南沙群島大部分島礁,于是中國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,一舉將越南打回原形。此后越南再不興兵事,修養生息默默發展直到現在。
縱觀越南的歷史,受中華民族的影響極其深刻,不同于日本、韓國只是單純的學習中華文化,越南骨子里的文化同中華民族就是一致的。首先越南人至今還稱自己是“雄王子孫”,雄王就是神農氏后人涇陽王的長孫,他建立了持續2000多年的“文朗國”。
文朗國滅亡后,越南此后的1000多年都是中國各朝代的領土,從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習俗都源自中華民族,擺脫中原控制之后又作為藩屬國存在了近千年;其次同中國一樣飽受磨難,先是分分合合的封建王朝,然后被法國殖民、日本入侵,后來出了個偉人胡志明,搬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,走上了共產主義的道路;最后雖然越南主體民族是京族,但骨子里就具有中華民族不屈服的思想,10世紀趁五代十國混亂時脫離中國的控制,1976年剛剛統一就想去擴張領土,如果不是惹到中國被中國給揍趴了,越南的版圖說不定還真不是現在這樣。
到今天,越南從里到外全面模仿中國,無論是政治體制、經濟發展還是習俗文化,中國的影視劇、音樂一直是越南人民的最愛,網上隨處可見各種越南翻版。唯一遺憾的是,漢字在殖民時期被越南拋棄了,改為了如今的越南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