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取消小額關稅,跨境電商迎大變局,如何應對?
瀏覽:133 來源:-- 發布時間:2025-05-07 08:55
5 月 2 日,美國正式終止對中國價值 800 美元以下小額包裹的免稅政策,一場跨境電商的 “地震” 瞬間爆發。據《華爾街日報》數據,僅
2024 財年就有 13.6 億件中國包裹通過該政策進入美國,如今這些商品面臨 120% 關稅或單件 100 美元稅費(6 月后升至 200 美元)。這場政策風暴不僅讓美國消費者購物車金額翻倍、物流延遲,更讓數萬跨境賣家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。
一、政策沖擊有哪些影響?
1. 價格飆升
數據暴擊:Temu、Shein 等平臺 4 月 25 日起集體調價,亞馬遜近千種商品平均漲價 30%,部分商品價格翻倍。例如,一條中國制造的牛仔褲從 25 美元漲至 55 美元,漲幅達 120%。
低收入群體哀嚎:依賴跨境電商的美國低收入家庭首當其沖,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?塞羅卡警告:“未來兩周進口量將下降三分之一,貨架將面臨‘斷貨潮’。”
2. 物流癱瘓
海關系統崩潰:美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,新政實施首日,全國口岸積壓包裹超 2000 萬件。牛津經濟研究院估算,若要實現全面清關,需新增數十億美元預算擴建系統,但目前僅
5% 的包裹能通過人工查驗。
港口 “大蕭條”:洛杉磯港 45% 的貨物來自中國,5 月已有 17 艘貨船取消航次;紐約港負責人預計,6 月貨運量將同比下滑 40%。
3. 斷臂求生
品牌撤離潮:英國美容品牌 Space NK、加拿大內衣商
Understance 宣布停止向美國發貨;中國某 3C 賣家坦言:“一件售價 50 美元的無線耳機,稅費高達 60 美元,利潤被吞噬殆盡。”
市場萎縮:美國消費者研究所預測,該政策將導致企業和消費者年損失 470 億美元,中小賣家占比超 70%。
二、跨境賣家如何應對?
1、布局美國海外倉
目前美國很多頭部賣家,直投美東/美西倉庫(如ONT8、CLT2),優先布局大件剛需品類(家具、家電);
中小賣家:聯手第三方海外倉,采用"小批量多頻次"補貨策略。
2、產品結構升級——告別薄利多銷
高附加值品類(智能家居、戶外裝備)受關稅沖擊較小,利潤率仍可保持15%-20%;比如深圳某無人機賣家將產品單價從500美元提至800美元,通過增加AI避障功能,銷量反增25%。
3、合規化運營——繞過關稅暗礁
注冊美國公司,以"本土品牌"身份降低審查風險;采用"DDP模式"(關稅預付),避免消費者因額外稅費棄單;或者借道墨西哥、加拿大中轉,利用美墨加協定降低稅率。
關稅重錘之下,有人看到絕境,有人看到洗牌??缇成獾谋举|從未改變——用極致效率,賺認知差的錢。這場風暴過后,活下來的必是那些把海外倉當陣地、產品力當武器、合規化當鎧甲的狠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