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專利被侵權怎么辦?維權流程及證據準備指南
瀏覽:11 來源:-- 發布時間:2025-09-10 09:53
美國專利是企業搶占美國市場的核心壁壘,據美國知識產權所有者協會(IPO)數據,2024年美國專利侵權維權平均周期18個月,未及時應對的案例損失回收率不足30%。本文結合美國專利法實踐,梳理侵權應對核心步驟。
一、判定專利是否被侵權(避免盲目行動)
(一)確認專利有效性(維權前提)
僅合法有效的美國專利(含發明專利、外觀設計專利、植物專利)可作為維權依據,需排查:
1. 年費繳納:登錄USPTO官網查記錄,逾期6個月內可補繳,超期專利失效;
2. 無效風險:關注PTAB動態,若侵權方發起IPR等無效請求,需優先準備抗辯材料。
案例:某中國家電企業因未繳年費致專利失效,3個月后競品上市,無法維權損失15%美國市場份額。
(二)界定專利保護范圍(鎖定侵權邊界)
以“權利要求書”為核心,按專利類型區分:
? 發明專利:拆解獨立權利要求,判斷侵權產品是否含全部技術特征(字面侵權);
? 外觀設計專利:對比專利圖片與侵權產品“整體視覺效果”,普通消費者難區分即可能侵權;
? 非字面侵權:用“等同原則”判斷——手段、功能、效果基本相同,且本領域人員易聯想。
案例:蘋果訴三星案中,法院依iPhone外觀核心特征(圓角屏、邊框比例),判定三星機型實質相似侵權。
(三)比對侵權行為(明確證據方向)
美國專利法認定的侵權行為含“制造、使用、銷售、許諾銷售、進口”,需鎖定:
1. 制造:收集侵權方美國工廠地址、產能;
2. 流通:固定電商(亞馬遜、eBay)銷售頁、訂單,線下門店記錄;
3. 進口:關注海關報關數據、進口商信息;
提醒:“許諾銷售”(如官網宣傳“即將上市”)也可能侵權,需固定宣傳材料。
二、美國專利侵權的維權途徑(選最優方案)
(一)行政途徑:ITC“337調查”(快速阻截進口侵權品)
適用場景:侵權品為進口商品,需快速禁入美國市場。
?
優勢:6-12個月結案,可發“排除令”;
?
申請要點:提交申請書,證明侵權“損害美國國內產業”;
?
結果:
A. 普遍排除令:禁所有同類侵權品入境;
B. 有限排除令:僅禁特定企業產品,可附加禁售令。
案例:2024年某美國半導體企業發起337調查,ITC禁中國企業侵權芯片進口,切斷其美國供應鏈。
(二)司法途徑:聯邦地區法院訴訟(獲賠償+長期禁令)
適用場景:需經濟賠償或長期禁侵權。
·
流程:
a. 起訴:選有管轄權法院(如德州東區、加州北區),提起訴狀;
b. 證據開示:交換證據,可申請“保密令”護商業秘密;
c. 馬克曼聽證會:法官解釋專利權利要求含義(關鍵環節);
d. 判決:勝訴獲:
? 賠償:實際損失、侵權獲利或合理許可費,故意侵權可判2-3倍懲罰性賠償;
? 禁令:臨時(訴訟期)、永久(判決后)禁令。
案例:高通訴蘋果案,法院判蘋果故意侵權,賠償11億美元并禁售侵權機型。
(三)協商和解(低成本高效解決)
適用場景:侵權方愿合作,或權利人避長期訴訟消耗。
·
步驟:
a. 發律師函:美國執業律師起草,明確侵權事實與訴求;
b. 談判:議賠償(參考許可費率、侵權規模)、許可期限,簽保密協議;
c. 簽協議:和解或許可協議,明確權利義務。
案例:某初創公司持美國AI專利,與巨頭協商后簽許可協議,年收500萬美元許可費。
三、維權前的證據準備(定成敗)
(一)固定侵權證據(合法可追溯)
1.購買侵權品
? 操作:美國公證機構/第三方(如Kroll)監督購買,存發票、物流單,拍照錄屏產品(含拆解);
? 避坑:不直接聯系侵權方,定制品需留合同。
2.線上取證
? 工具:區塊鏈存證(Factom)、美國時間戳服務;
? 內容:電商銷售頁(價、銷量)、侵權方官網(文案、參數)、社交媒體推廣記錄。
3.現場取證
? 合法邊界:遵《聯邦民事訴訟規則》,禁非法侵入、偷拍;
? 證據:工廠外觀、門店陳列、展會(CES等)展位產品與宣傳冊。
(二)收集侵權規模證據(算賠償)
1.侵權方數據
? 公開:SEC查財報獲銷售額、毛利率;
? 電商:亞馬遜“BestSellerRank”估銷量,第三方(JungleScout)出報告;
? 內部:證據開示獲取財務報表、銷售計劃。
2.權利人損失證據
? 銷售對比:侵權前后銷量/價格變化;
? 客戶流失:客戶反饋、市場份額報告;
? 研發投入:專利研發費用憑證(工資、設備發票)。
(三)準備技術對比證據(證侵權)
1.技術特征對比表
? 發明專利:列獨立權利要求特征,對應侵權品滿足情況;
? 外觀專利:標核心視覺元素,對比侵權品差異。
2.專家意見
? 資質:美國本領域執業專家(無利益關聯);
? 內容:專利創新點、侵權對比分析,外觀需說明“消費者視覺判斷邏輯”;
作用:復雜領域(生物醫藥、芯片)專家證言是法院判案核心,需提前3-6個月準備。
四、維權關鍵提醒(降風險提成功率)
1. 時效:訴訟時效6年(自知情侵權起),及時啟動;
2. 律師:選美國執業知識產權律師(有聯邦法院/ITC經驗),中國律師無出庭資格;
3. 成本:ITC調查50-100萬美元,法院訴訟100-300萬美元,提前預算。
持美國專利遇侵權,按“確認有效性→界定范圍→鎖侵權→選途徑→備證據”推進,結合商業目標選方案。存疑可咨詢專業律師,定制維權策略。
【鷹飛國際-20+年老品牌】專注辦理美國L1工作簽證、美國EB1-A杰出人才移民、美國公司注冊、美國銀行開戶、海外公司注冊、全球商標注冊、各國簽證等眾多業務,一站式代為辦理跨境業務,讓您辦證無憂!咨詢熱線:400-7227-010/010-8200-5688,歡迎關注公眾號:鷹飛資訊。